爆炸性環境控制
危險區域劃分:依據IEC 60079或NFPA 497標準,將作業區域劃分為Zone 0/1/2(氣體)或Zone 20/21/22(粉塵),匹配相應防爆設備。
惰化技術:向密閉系統注入氮氣等惰性氣體,降低氧氣濃度限氧濃度(LOC)以下。
可燃物濃度監測:安裝紅外/催化燃燒式傳感器,實時監測可燃氣體(如LEL值)或粉塵濃度(如mg/m3)。
點火源消除
電氣防爆:選用符合ATEX或GB 3836標準的Ex d(隔爆型)、Ex e(增安型)設備。
靜電控制:設備接地電阻≤10Ω,使用導靜電材料(表面電阻≤1×10?Ω),限制液體流速(如DN50管道流速<1m/s)。
機械火花防護:工具采用鈹銅合金,輸送設備設置磁選器去除金屬雜質。
泄爆與抑爆
泄爆片(Bursting Disc):按EN 14491設計,泄爆面積與容器體積比≥0.05m2/m3(St 1級粉塵)。
化學抑爆系統:在毫秒級內噴灑ABC干粉,適用于管道或反應釜。
防火分區與阻燃材料
防火間距:儲罐間距按GB 50160設計,甲類液體儲罐間距≥0.6D(D為直徑)。
耐火結構:承重構件耐火極限≥3h(石化裝置),電纜采用阻燃型(如ZR-YJV)。
自動滅火系統
氣體滅火:IG541或七氟丙烷系統,設計濃度≥1.3倍滅火濃度(NFPA 2001)。
水噴霧系統:用于液化烴儲罐,噴水強度≥20L/min·m2。
熱源管理
熱成像監測:對高溫設備(如軸承)實時掃描,溫度閾值設定為環境+50℃。
動火作業許可:執行GB 30871標準,檢測可燃氣體濃度<0.5%LEL方可作業。
HAZOP分析:對工藝節點進行偏差分析,識別爆炸/火災風險。
應急預案:每半年演練一次,包含EIV(Emergency Isolation Valve)緊急切斷程序。
培訓認證:作業人員需取得FSE(Fire Safety Engineer)或防爆電氣安裝資質。
粉塵爆炸:采用泄爆導管引導壓力至安全區,長度與直徑比≤6:1。
鋰電池火災:設置熱失控探測(VOC傳感器)及浸沒式滅火艙